圆明园西洋楼景区

       非常感谢大家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圆明园西洋楼景区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圆明园西洋楼景区的广泛内容,我将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为大家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回答。

1.圆明园中的西洋景观有哪些

2.圆明园遗址废墟石头在圆明园哪儿

3.圆明园景点

4.圆明园的西洋楼在哪里?

5.圆明园有什么西洋景观和民族建筑?

圆明园西洋楼景区

圆明园中的西洋景观有哪些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中西洋景观有:谐奇趣、海晏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墙、方外观、黄花阵、养雀笼。

       

        1、谐奇趣

        位于西洋楼景区西端南部,是1751年(乾隆十六年)秋季竣工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喷泉)大殿。主楼三层,顶层三间,一二层皆七间,楼前左右九间弧形游廊连着两层八角楼厅。

        是为皇帝演奏中西乐器之处。楼南为大型海棠式喷水池,池内设有铜羊、铜鸭和西洋翻尾石鱼等组成的喷泉。楼北也有一座小型菊花式喷泉池。

        喷泉的供水楼在谐奇趣西北,称作蓄水楼。用骡子拉水车,提水至楼上蓄水池,起水塔作用,再以铜管下注至各喷泉机关。1753年(乾隆十八年)葡萄牙使臣巴哲格在此观赏水法奇观。

       

        2、海晏堂

        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锡海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

        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圆明园兽首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正午时,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射泉水,这些铜像是西方人设计。

       

        3、大水法

        大水法遗址(Dashuifa Site)是北京圆明园中西洋楼景区(Xiyanglou,European Palaces)的一部分。西洋楼景区的主景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特。

        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是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大水法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是园内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

圆明园遗址废墟石头在圆明园哪儿

       圆明园中西洋景观有:谐奇趣、海晏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墙、方外观、黄花阵、养雀笼。

       1、谐奇趣

       位于西洋楼景区西端南部,是1751年(乾隆十六年)秋季竣工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喷泉)大殿。主楼三层,顶层三间,一二层皆七间,楼前左右九间弧形游廊连着两层八角楼厅。

       是为皇帝演奏中西乐器之处。楼南为大型海棠式喷水池,池内设有铜羊、铜鸭和西洋翻尾石鱼等组成的喷泉。楼北也有一座小型菊花式喷泉池。

       喷泉的供水楼在谐奇趣西北,称作蓄水楼。用骡子拉水车,提水至楼上蓄水池,起水塔作用,再以铜管下注至各喷泉机关。1753年(乾隆十八年)葡萄牙使臣巴哲格在此观赏水法奇观。

       2、海晏堂

       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锡海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

       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圆明园兽首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正午时,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射泉水,这些铜像是西方人设计。

       3、大水法

       大水法遗址(Dashuifa Site)是北京圆明园中西洋楼景区(Xiyanglou,European Palaces)的一部分。西洋楼景区的主景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特。

       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是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大水法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是园内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

       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时将圆明园进行了浩劫,其中英军还放火焚烧,今仅存大水法、远瀛观的几个大理石石柱屹立在那里,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化的滔天罪行。

       4、观水法

       观水法位于圆明园西洋楼远瀛观南端,是清乾隆帝观看喷水景色之地。包括放置皇帝宝座的台基和宝座后的石雕屏风及两侧的巴洛克式石门等。

       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破坏,宣统二年(1910年)后残存的石屏风雕花石心被载涛运往朗润园内,1977年运回原处。

       5、线法山

       线法山上观望威尼斯城西洋楼中的建筑游戏,线法山和线法墙之间,有一条方河,在线法墙下设水箱,置威尼斯城的模型于水箱中,皇帝坐在线法山上观望。

       1977年建立圆明园管理处,1984年建立遗址公园,已完成大宫门、福海景区、万寿园景区和长春园迷宫修复工程。

       线法山羊角石柱位于北京东城区内务部街11号院原后花园内,现存三根羊角石柱。这些羊角石柱与圆明园西洋楼线法山的羊角石柱雕刻花纹一致。

       由此推断应为圆明园之旧物。该院原为清代一达官贵人之宅院,民国时归属盐业银行经理岳乾斋,建国后一直为解放军某部宿舍。

       6、线法墙

       圆明园线法山之东为方河、线法墙。线法墙南北平行分列砖墙五道,悬挂油画布景,有谓西洋市街楼房,称为阿克苏十景。

       7、方外观

       “方外观”,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为三开间用刻有回纹图案的大理石贴面的欧式小宫殿,屋顶却是模仿中国式的重檐四坡蓝色琉璃瓦顶·上下各三间,两侧有半环形石阶通往二楼。

       8、黄花阵

       黄花阵是仿建的一处欧式迷宫外砌长方形迷阵,中心筑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方阵南北长89米,东西宽59米,阵墙总长1600余延长米,墙高约1.2米,雕花砖墙面,又称“万花阵”。

       遍筑矮墙,周围植矮松,中央建亭台。皇帝为了取乐,常命太监在黄花阵中做捉迷藏游戏,自己坐在亭台上观赏。黄花阵花园门为西洋座钟形,黄铜雕刻花纹大门两扇。

       花园迷宫中央为石亭,内设西洋式座椅。黄花阵是仿照欧洲的迷宫(仿法国巴黎的凡尔赛迷宫)。建筑建造的花园,用四尺高图案的雕花砖墙,分隔成若干道迷阵。

       黄花阵采用法国整形式园林手法,由一道道复杂多变的植物隔墙组成大规模宫迷配以引人入胜的传统吉祥卡通动物。

       如蝙蝠(寓意:福)、梅花鹿(寓意:禄)、仙鹤(寓意:寿)、喜鹊(寓意:喜 ),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西洋楼景区以及万花阵幸存,1911清朝灭亡,中国人迫不及待进入圆明园把万花阵拆毁了。

       9、养雀笼

       位于圆明园黄花阵的东侧,实为一座西洋门,建成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明间为穿堂门,南北侧屋内笼养孔雀等鸟类,故名养雀笼。

       养雀笼东面是一面西洋门,而西面则为一座中式牌坊,体现了西洋楼景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因东面为大理石构造所以保存完好。

       而西面的中式牌坊则被完全烧毁。而残留的养雀笼残迹东面的大理石建筑同其他西洋楼景区建筑一样在圆明园石劫时期石料遭军阀和土匪盗运,随时间流逝变为今天的状况。

       百度百科-圆明园

圆明园景点

       圆明园最著名的废墟石头是西洋楼景区的大水法,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东北角。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圆明园遗址公园建成于1988年,仅存山形水系、园林格局和建筑基址,假山叠石、雕刻残迹仍然可见。在“西洋楼”旧址建有园史展览馆,供人瞻仰凭吊。

扩展资料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法号“圆明”。

       百度百科-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的西洋楼在哪里?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圆明园景点有:圆明园-大水法、观荷亭、西洋楼、万花阵、 圆明园方壶胜境等。

        一、圆明园-大水法

        大水法遗址是北京圆明园中西洋楼景区的一部分。西洋楼景区的主景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特。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是中西方文化的精髓。

       

        二、观荷亭

        1997年,圆明园长春园重新修建了这座四方亭,观荷园。从观荷园可以远观海岳开襟。

       

        三、圆明园方壶胜境

        是后代众多学者考证后公认的圆明园中最为宏伟美丽的建筑,是以人们想象中的仙山楼阁为题材而建造的。此景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是一处仙山琼阁般著名景观,主题阁楼实为一座寺庙建筑。整个建筑群的平面与里面均采用严格的对称布局,由一个中轴线连着南北两个群组。在方壶胜境以西还有一组充满意境的景区——三潭印月,该景区是圆明园仿建的西湖十景之一。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

        “圆明园”,这一名称是由康熙帝命名的。康熙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殿的门上方。对这个“圆明”雍正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圆明园有什么西洋景观和民族建筑?

       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筑,主体为三层,楼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喷水池,设有铜鹅、铜羊和西洋翻尾石鱼组成的喷泉。楼左右两侧,从曲廊伸出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音乐的地方。

       海晏堂: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正是我国的十二个属相),每昼夜依次辍流喷水,各一时辰(2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这种用十二生肖代替西方裸体雕像的精心设计,实在是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一件杰作。

       大水法:是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建筑造形为石龛式,酷似门洞。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佣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猎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于,也都一齐喷水。当年,皇帝是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荷兰使臣得胜等,都曾在这里"瞻仰"过水法奇观。据说这处喷泉若全部开放,有如山洪爆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万花阵,是仿照欧洲的迷宫而建的花园。它的主要特点是:用四尺高的字图案的雕花砖墙,分隔成若干道迷阵,因而称作"万花阵"。盛时,每当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阵中心的圆亭里,宫女们手持**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寻径飞跑,先到者便可领到皇帝的赏物。所以也叫黄花阵或黄花灯。虽然从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径距离不过30余米,但因为此阵易进难出,容易走入死胡同,清帝坐在高处,四望莲花灯东流西奔,引为乐事。

       西洋楼景区,整个占地面积不起过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的五十分之一,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却是我国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这在我国园林史上,在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兴建,曾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一位目睹过它的西欧传教土赞誉西洋楼:集美景佳趣于一处,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并驾齐驱。这位传教士的结论是:圆明园者,中国之凡尔赛宫也。

       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夭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收藏极为丰富,堪称文化宝库。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煌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陈设豪华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艺术珍品。据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描述,"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各种宝贵的珍品,均积聚于此皇家别墅,千门万户之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以及本国其它各种艺术精制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

       圆明园的西洋景观圆明园西洋楼建于清朝乾隆12年至24年(公元1747年至1759年),由郞世宁、蒋友仁、王致成等欧洲传敎士设计监造,由中国工匠施工营建。西洋楼吸收了欧洲巴洛克建筑形式,建成“大水法”十景,内有“谐奇趣”、“海晏堂”、“大水法”三大喷泉。“海晏堂是西洋楼中最大的一幢建筑物,楼前的扇形水池正中,设一座喷水台,南北两岸则设12石台,台上各坐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生肖像。其中,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

       海晏堂是西洋楼景区最大的一处园林景观,于乾隆二十四年基本建成。海晏堂正楼朝西,门前左右有弧形叠落式石阶数十级,环抱楼下喷水池。池东高耸一尊巨形石雕贝壳形蕃花,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青铜雕像。每个时辰由相应的生肖依次喷水,正午时分一起喷水,俗称水力钟。 青铜雕像高50公分,雕刻精细,为清代青铜器中的精品。圆明园的民族建筑圆明园遗址在北京西北郊。一般所说的圆明园,还包括它的两个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万春园)在内,因此又称"圆明三园"。它是清代北京西北郊五座离宫别苑即"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面积347公顷。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先是劫掠,继而放火烧毁这座旷世名园,只留下残壁断垣,衰草荒烟。

       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总平面图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是在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的一座明代私园的旧址上建成的。胤祯登位为雍正皇帝后,扩建为皇帝长期居住的离宫。乾隆时期再度扩建,乾隆九年(1744)竣工。以后,又在园的东侧辟建长春园,在园的东南辟建绮春园,作为附园。乾隆三十七年全部完成,构成三位一体的园群。

       圆明园全部由人工起造。造园匠师运用中国古典园林掇山和理水的各种手法,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山水地貌作为造景的骨架。圆明三园之景都以水为主题,因水而成趣。利用泉眼、泉流开凿的水体占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大水面如福海宽600多米;中等水面如后湖宽200米左右;众多的小型水面宽40-50米,作为水景近观的小品。回环萦绕的河道又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并供荡舟和交通之用。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以及岛、屿、洲、堤分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1/3。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构成了山重水复、层叠多变的百余处园林空间。这些人工创造的山水景观,既是天然景色的缩影,又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风物的再现。 乾隆皇帝六次到江南游览名园胜景,凡是他所中意的景致都命画师摹绘下来作为建园的参考。因此,圆明园得以在继承北方园林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地汲取江南园林的精华,成为一座具有极高艺术水平的大型人工山水园。

       圆明园内有类型多样的大量建筑物,虽然都呈院落的格局,但配置在那些山水地貌和树木花卉之中,就创造出一系列丰富多彩、格调各异的大小"景区"。这样的景区总共有150多处,主要的如"圆明园四十景"、"绮春园三十六景",都由皇帝命名题署。园内的建筑物一部分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如宫殿、住宅、庙宇、戏院、藏书楼、陈列馆、店肆、山村、水居、船埠等,但大量的则是供游憩宴饮的园林建筑。除极少数的殿堂、庙宇之外,一般外观都很朴素雅致、少施彩绘,与园林的自然风貌十分谐调,但室内的装饰、装修、陈设极为富丽,以适应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方式。 圆明园作为皇帝长期居住的地方,兼有"宫"和"苑"的双重功能。因此,在紧接园的正门建置一个相对独立的宫廷区,包括帝、后的寝宫、皇帝上朝的殿堂、大臣的朝房和政府各部门的值房,是北京皇城大内的缩影。

       圆明园内的150多组建筑群都各具特色。有仿效江南山水名胜的,如福海沿岸摹拟杭州西湖十景,"坐石临流"仿自绍兴兰亭;有取古人诗画意境的,如"武陵春色"取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表现神仙境界的,如"蓬岛瑶台"寓意神话中的东海三神山;有象征封建统治的,如九岛环列的后湖代表禹贡九州,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利用异树、名花、奇石作为造景主题的,如"镂月开云"的牡丹、"天然图画"的修竹等。这些主题突出、景观多样的景区,大多数作成"园中之园",它们之间均以筑山或植物配置作障隔,又以曲折的河流和道路相联系,很自然地引导游人从一景走向另一景。园中有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种独特布局形式,圆明园在这方面可算是典型佳例。

       好了,今天关于“圆明园西洋楼景区”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圆明园西洋楼景区”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